• 俚儿供苦笋,伧父馈酸楂。
• 重来京国多时住,恰做了白发伧父。
• 都门花月蹉跎住,恰做了白发伧父。
• 肉髀愁不鼓,伧父过秦淮。
• 常言湘将皆伧父,使我闻之重抚膺。
• 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
• 王阮亭称其~,每当十郎,辄自愧伧父。
• 伧父:指鄙野的村民,当时南方人讥骂北方人的话。
• 吴施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语便态出。
• 明代王世桢尝云『鲜于博学,负材气,貌伟而髯,类河朔伧父。
• 最难能的是,这篇文章的议论始终带着情韵,故虽有一股愤懑不平之气贯注其间,却不显出伧父面目。
• 比至,而窥于青琐,高时已伟躯干,美须髯,俨然河北伧父,无复少年姿态,主夙慕顿尽,伉俪遂加笃。
【词语名称】: 伧父
【词语拼音】: cāng fù
【词语意思】: 晋 南北朝 时,南人讥北人粗鄙,蔑称之为“傖父”。《晋书·文苑传·左思》:“初,陆机 入 洛,欲为此赋,闻 思 作之,抚掌而笑,与弟 云 书曰:‘此间有傖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昨有一傖父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南朝 谓北人曰‘傖父’,或谓之‘虏父’。”清 吴伟业《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之三:“二 陆 来 江 左,三 张 入 洛 中……傖父休轻笑,吴儂雅自雄。”后用以泛指粗俗、鄙贱之人,犹言村夫。元 刘敏中《黑漆弩·村居遣兴》曲之一:“长巾阔领深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