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石隶、行、草并入妙。
• 会隶、行草、章草并入妙。
• 对行草书法经常观碑读帖,师古而不拘泥,博采众长。
• 行草书主要吸收晋、唐草法,笔法迟涩而飘逸。
• 更用篆法、行草法写梅,极俊雅,然不多作。
• 善行草,所作用笔简练,清健秀逸。
• 隶书典雅、清健、秀逸;行草清癯、劲挺、潇洒。
• 自幼学书,擅行草,书风清健潇洒,擅国画篆刻。
• 余事及于音律、篆刻,或作山水小帧及行草书,皆不自炫。
• 善写楷、行草、篆籀书体及治印。
• 字体行草,径尺半许,直排两行,阴刻。
• 笔法入行草,使书风独具特色。
• 行草书运笔分行匀稳。
• 擅长书画,楷、行、草书均精绝。
• 擅长大小篆和章草,精于隶书和行草。
• 后又研习汉碑及魏碑,近年又对宋人行草书法进行了潜心涵咏,得益颇多。
• 诗文平淡洁雅,正书淳健结密,行草有杨凝式风致。
• 主攻书法,诸体皆工,尤精行草。
• 他幼承庭训,绍继家学,泼墨耕耘数十年,兼工隶、正、行、草诸体,尤以隶书见长。
• 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