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此,五取蕴不是别的,正是当一个人看、听、受或想时所显现于六根门的名色。
• 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八苦。
• 简言之,所有五取蕴都是苦。
• 略而言之,五取蕴苦也。
• 谓依已生,已入现在五取蕴故;方有其死。
• 五取蕴刹那刹那的生灭,它一直迁流变坏,所以是苦。
• 五取蕴,指色、受、想、行、识等五种有漏烦恼之积聚。
• 谓五取蕴,以欲为根,以欲为集,以欲为类,以欲为生。
• 在讲四谛时,一方面肯定了可用五蕴解释,即五取蕴是苦,因而有苦集灭道。
• 在人间投生,除了上述四苦外,还有求不得苦、受别离苦、怨憎会苦及五取蕴苦。
• 此种行苦愚痴的凡夫不知不觉,唯有圣人能觉知,称为圣义谛苦,五取蕴苦属之。
• 不必异想天开,认为由业惑支配的五取蕴会突发慈悲,显现清净、安乐、永恒、自在。
• ⑵、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
• 五蕴与贪取联结在一起,所以叫做五取蕴,五蕴与取的联结产生种种贪欲,贪欲才是苦的真正原因。
• 注:五取蕴即五蕴,取就是烦恼,人的色、受、想、行、识因烦恼而生,又能生烦恼,所以叫取蕴。
• 可怜的凡夫不论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都只是入生死法,时时只显现如黄连般纯粹是苦的五取蕴,毕竟是苦性。
• 苦圣谛者,即是此,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悲忧恼苦、遇怨憎者苦、与所受者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说为五取蕴苦。
• 其中人界集中展现了释迦牟尼佛开示人之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和略慑一切五取蕴苦等人生8种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