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下面的报道,有良知的你一定会感同身受。
• 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良知泯灭之前还有一点点自知之明。
• 凡是有良知的人,都知道做人要以德报德的道理。
• 物格知至,则良知之被推往极致,则为止于至善之效验。
• 人一旦利欲薰心,道德良知被蒙蔽,就会渐渐变得恬不知耻,失去人格。
• 做出这种人神共愤的事,你竟然还恬不知耻,难道就真地没有一点良知吗?
• 看到有些罪犯还有良知让人感到欣慰。
• 虽然商人终日从事买卖之事,但只要致良知于事事物物,即问心无愧,也不妨碍他成为圣人贤达。
• 幸好还有不少有良知的专家仗义执言,才免遭立马启动的后果。
• 但是,从实事求是的学术角度看,无论是柳敢向权威问难,还是章不文过饰非,应当说都表现了可贵的学者良知。
• 难道“文革”中的作恶者却能活得若无其事,没有复苏的良知折磨他们?
• 但是在他的体系里,还存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例如良知的内涵是什么?
• 按照王酷的解释,良知已不再是工具而成了目的,这在实际上已经越出了儒家伦理的范围,而跨进了释家神学的领域。
• 他应该直接的说良知是一种无法分析的灵感,有如人类为善的可能性属于生命中的奥妙。
• 他又含糊地说,良知无善无恶,意念则有善有恶。
• 所以,意念乃是技节性的牵缠,良知则是永恒的、不借外力的存在。
• 良知超越于各种性格,它的存在寓于无形,有如灵魂,既无年龄性别,也无籍贯个性,更不受生老病死的限制。
• 良知与意念的关系,是从属还是并行,是调和还是排斥?
• 这些问题,为他的入室弟子王毅作出断然的解答:一个人企图致良知,就应当摈绝意念。
• 古往今来,很多勉强进入不同身份而又良知未泯的知识分子官吏,大多会在自身名誉上遭此厄运而百口莫辩。
【词语名称】: 良知
【词语拼音】: liáng zhī
【词语意思】: 天赋的道德观念所不虑而知也,良知也。——《孟子·尽学》好友;知己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谢灵运《游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