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同志都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惩仇窒欲,克己奉公。
• 故惩忿窒欲为历代圣哲先贤和养生家所重视。
• 夜空星雨紧了紧手中的剑,惩忿窒欲深吸一口气,眼睛轻轻地闭上。
• 陈官俊在学政任,不能远色避嫌,惩忿窒欲,性行之驳,器识之褊,不宜仍居授读之任。
• 其要诀为惩忿窒欲、虚寂恒诚;扫除后天之习染,独露先天之真体;使识神退位,元神呈现;息断俗缘,退藏于密。
• 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
• 惩忿窒欲,其象为损,得力在一忍字。
• 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 养生之道,莫大于惩忿窒欲,多动少食。
• 养空栖无,惩忿窒欲。
• 君子应该惩忿窒欲,切不可存有物欲之心。
• 君子以惩忿窒欲。
• 他提出的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等主张,对宋代理学有一定的影响。
• 刘处玄注称:惩忿窒欲,养蒙以正,分正外智,都去者,是圣人之质朴也。
• 倡言净明,教人清心寡欲,心不为物欲所动,惩忿窒欲,息灭仇恨和非分希求。
• 谓仙道以吐纳按摩,休粮辟谷而成真,净明道以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明理复性,无愧人道,方谓真人。
• 阐释为:净明教中所谓真人者,非谓吐纳按摩休粮辟谷而成真也,只是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明理复性,配天地为三极,无愧人道,谓之真人。
• 汰奢窒欲,积行存诚,惜福延寿,以期于大成。
【词语名称】: 窒欲
【词语拼音】: zhì yù
【词语意思】: 见“ 窒欲 ”。亦作“ 窒慾 ”。抑制欲望。《易·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唐 白居易 《刑礼道策》:“剗邪窒慾,致人於耻格,莫尚於礼。” 梁启超 《边沁之伦理说》:“道学家之窒慾,生于希望,将以此钓名誉也。宗教家之窒慾,生于畏惧,将以此避冥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