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案罪证凿凿,结果不容置疑。
• 斧声凿凿,一棵又一棵坚挺的躯体从身边倒下,而它的身影却仍在丛林深处彰显青色的力量,因为它的灵魂早已融入哲人、智者的梦中。
• 高峡言之凿凿,一笔笔给郭大义算秋后账,算得郭大义冷汗直淌。
• 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 既然庙会集场会带来如此巨大影响,而且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 考诸史志,无不凿凿有据。
• 其形容服饰,举凿凿可据。
• 握别同窗,言之凿凿:昔循实事求是入校,今怀执政为民还乡。
• 朱远斋诊视后,细谈病情,言之凿凿。
• 说得言之凿凿,其实乃荒诞之极。
• 苏芒抄起桌上的纸牌,要给麒麟算命,言辞凿凿煞有介事地分析他的命运,她是个话篓子。
• 道德原则言之凿凿。
• 理论家崇论宏议,情动四海;军事家理薄中天,言之凿凿;外交家侃侃而谈,不容置喙。
• 谋害先帝的证据,客氏言之凿凿,煞有其事,终于化解明珠的疑问。
• 考郡志,言其神灵显赫,护国佑民,凿凿可据。
• 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 少年时即胸怀大志,至十一、二岁,已博极群书,为文千言立就,如风发泉涌;谈军国事,凿凿其中。
• 夏完淳少年时即胸怀大志,至十一、二岁,已博极群书,为文千言立就,如风发泉涌;谈军国事,凿凿其中。
• 小精灵带记者来采访,白姨言辞凿凿地证明乐敏和阿虎的清白。
• 以上三种说法好像都言之凿凿、真伪莫辨。
【词语名称】: 凿凿
【词语拼音】: záo záo
【按字造句】: 凿造句
【词语意思】: (1).鲜明貌。《诗·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 毛 传:“凿凿然,鲜明貌。” 宋 苏轼 《浚井》诗:“上除青青芹,下洗凿凿石。”(2).高峻貌。 宋 范成大 《送子文杂言》诗:“万山丛丛石凿凿,官居破屋巢烟萝。”(3).形容水声。 宋 沉辽 《暑雨》诗:“緑树暗濛濛,流水鸣凿凿。”(4).确实。 宋 苏轼 《<凫绎先生诗集>叙》:“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穀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实则《隋书》虽不为 王通 立传,而 唐 人言之凿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