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观象台的发现,印证了《尚书·尧典》所记载的尧“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历史功绩。
• 钦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 《易经》提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尧提出“敬授人时”;舜提出“协时月正日,用律度量衡”。
• 联系《尚书·尧典》所说“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历史背景,可将我国观象授时的考古实证上推至距今四千一百年。
• 公道和阴阳,敬授人时,啬夫反本,农殖维丰,是用锡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
•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 按:尧命羲和四子敬授人时。
• 故躬耕东郊,敬授人时。
• 宜豫宣告诸郡,使敬授人时,轻徭役,薄赋敛,勿妄缮起,坚仓狱,备守卫,回选贤能,以镇抚之。
【词语名称】: 敬授人时
【词语拼音】: jìng shòu rén shí
【词语意思】: 敬授人时(敬授人時) 亦作“ 敬授民时 ”。《书·尧典》:“乃命 羲 和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蔡沉 集传:“人时,谓耕穫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谓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敬授人时”指颁布历书。《艺文类聚》卷三九引 南朝 梁元帝 《庆东耕启》:“伏惟陛下,敬授民时,造幄籍圃。”《梁书·元帝纪》:“食乃民天,农为治本,垂之千载,貽诸百王,莫不敬授民时,躬耕帝籍。”《元史·仁宗纪一》:“卿其敬授人时,益修臣职,毋替尔祖事大之诚,以副朕不忘柔远之意。”亦省作“ 敬授 ”。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