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座殿中和殿是一座方形的殿堂,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或演习礼仪的地方。
• 外朝包括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等三大殿,是宫城中最庞大的建筑物。
• 此书为玉牒,完成之后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
• 中和殿里,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基上,前有造型优美的仙鹤、炉鼎,后面是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壁辉煌,既庄严又富丽堂皇。
• 三大殿:太和殿、保和殿与中和殿构成了这组建筑群的中心。
• 当皇上去参加太和殿举行的重大庆典前,中和殿就作为一个预备室和休息室。
• 最重要的宫殿就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 绕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再往前走便是乾清门。
• 石台上的第二大殿是中和殿。这是一座攒尖顶的方形大殿。
• 中和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京故宫内,处于故宫外朝中路,南邻太和殿,北邻保和殿,是故宫三大殿里位置靠中间的一座殿。
• 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
• 中和殿内宝座前左右两侧设有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
• 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
• 在上午十点半,我们要去中和殿。
• 服其药,日加燥渴,遂暴崩于中和殿。
• 庚子,暴崩于中和殿,时人皆言内常侍陈弘志弑逆。
• 前庭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 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
• 放在中和殿地平台两侧的铜薰炉,是用来生炭火取暖的。
【词语名称】: 中和殿
【词语拼音】: zhōng hé diàn
【词语意思】: 北京 故宫 三大殿之一。在 太和殿 后, 保和殿 前。 明 初建,原名 华盖殿 ,后改名 中极殿 。 清 顺治 二年(1645年)重建,改名 中和殿 。为帝王举行大典时演习礼仪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