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封建社会里,有权势的人口含天宪,肆意鱼肉百姓。
• 我们环顾一下上下左右,看看有多少“小国之君”——“一把手”说一不二,口衔天宪,在这个地区、这个单位,他已经南面而王,朕即国家,国家即朕。
• 遥想刘瑾当年,手握重权,口含天宪,连战连捷,心气难免大壮。
• 古代可是一个威权的时代,皇帝的话就是对的,就是法律,不然也不会有什么口含天宪的说法了。
• 口含天宪万道臣,率土之滨仙佛顺,众生替我披甲胄,我为众生闭幽冥。
• 字,为当朝三公笔墨,到了他们那一个层次,都口含天宪,一句话就是天意。
• 婚姻法新司法解释原本激起诸多焦虑,一些地方税务部门也急迫地趟这浑水,“口衔天宪”摆出诸多合法的说辞,本质上依然遮掩不了其“雁过拔毛”的偏好。
• 巫蛊厌魅,上干天宪,罪累非轻。
• 德宗对宦官态度的转变,使宦官由刑余之人而口含天宪,成为德宗以后政治中枢当中重要的力量。
• 宦官可以假借君命、口含天宪,李辅国不再需要背靠张皇后这棵大树了。
• 夏桀残暴不道固然不合情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并非任何其他的人都能自称受上帝使命讨伐夏桀,只有商汤具备这种资格:他口含天宪,使命人间。
• 有一天,宪宗让太监张敏为自己梳理头发。
• 铁麟乃宗室贵胄,为了不负圣恩,重塑先祖辉煌,他口衔天宪,上任伊始即大刀阔斧地清弊惩奸,以期建功立名。
【词语名称】: 天宪
【词语拼音】: tiān xiàn
【词语意思】: 谓朝廷法令。犹王法。《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 王先谦 集解:“《通鑑》 胡 注:‘天宪,王法也,谓刑戮出于其口也。’” 唐 颜真卿 《鲜于少保碑》:“再为法官,三秉天宪。” 明 无名氏 《金雀记·平贼》:“节鉞镇河中,逆贼干天宪。”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口含天宪,手司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