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 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
• 抛绣球是壮族赶歌圩时,姑娘们手提五彩缤纷的花绣球,整齐地排队唱山歌,若见到中意的小伙子,便把绣球抛给他。
• 且住,阁下所弹乃是苗歌《苗山歌圩》,曲为商调。
• 咱们晚来了几天,要是赶上三月三歌圩就好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也是苗、彝、汉要过的节日。
• 情歌对唱活动在歌圩上体现为壮族倚歌择偶的传统婚姻习俗,而在花儿会上则表现为婚外恋的一种形式。
• 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
•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巴别歌圩日。
•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为传统的歌圩日。
• 歌圩日期各地不同。
• 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 歌圩以青年男女交情即倚歌择配和赛歌赏歌为核心内容。
• 歌圩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歌场交情,即倚歌择配。
• 侬人善歌,并有特定歌圩,进行对歌,可连唱两三昼夜。
• 三是文体自娱歌圩,圩期伴有抛绣球、抢花炮、斗蛋、博扇活动等,甚至还有壮剧、师公戏、采茶戏等文艺演出。
• 农历三月三的歌圩最为隆重。
• 每逢歌圩,对歌双方你唱我和,即兴创作、临场发挥、出口成歌。
• 大家嘻嘻哈哈地赶歌圩去了。
• 壮族歌圩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
• 歌圩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
【词语名称】: 歌圩
【词语拼音】: gē wéi
【词语意思】: 壮族的娱乐习俗。多在农闲或春节、中秋等节日于山林坡地举行。届时,男女老少盛装赴会,少者数百人,多者上万人。通常以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为主。还举行抛绣球、碰彩蛋、放花炮等文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