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字书法是对榜书、题署、署书、擘窠书、撮襟书等的总称。
• 他的擘窠大字,气魄恢宏而潇洒。
• 这孩子自幼颖慧,七岁能作擘窠大书。
• 上书一榜擘窠势,垂裳而治庭之边。
• 此卷擘窠大字,神完气足,劲健雄肆,又时见险怪之态。
• 能作擘窠大字,席心青庶常天真阁扁,即其手书。
• 尝闻在塞上时,有请作擘窠书者,苦乏巨笔,以竹箸夹絮濡墨汁为之。
• 作擘窠书至六七尺,苍劲中姿媚跃出。
• 书瘦硬通神,擘窠尤善。
• 于是随行者找来笔墨,于是,那体势方正、笔力俊迈、纵横开合、风采动人的两个擘窠大字就留在了巨石的阳面,也永远留在了栝州百姓的心中。
• 能参合钟、欧、颜、柳,错综变化,晚岁喜抚麓山李秀碑体,善书擘窠大字,朴藏刚健,浑厚老当。
• 在书写形式上,他既写清新隽秀的蝇头小楷,又擅长气势恢宏的擘窠大字,诸体兼备,小大由之。
• 所作擘窠巨幛,一气呵成,得神完气足之风采。
• 工诗、书、画,作擘窠大字,一挥而就,意在笔先。
• 书法高出一时,擘窠大字尤妙。
• 善书,笔法犹逸,尤长擘窠书。
• 喜为擘窠书,尤好写大虎字。
• 工书,作擘窠字,仿颜真卿法。
• 松筠喜为擘窠书,尤好作大虎字。
• 执赞王宪中,授笔法,擅擘窠书。
【词语名称】: 擘窠
【词语拼音】: bāi kē
【词语意思】: (1).写字、篆刻时,为求字体大小匀整,以横直界线分格,叫“擘窠”。擘,划分;窠,框格。 唐 颜真卿 《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前书点画稍细,恐不经久。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一本,随表奉进。”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 汉 印多用五字,不用擘窠。”(2).指大字。 清 赵翼 《岣嵝碑歌》:“想见摩崖作擘窠,六丁下照火光赤。” 清 曹寅 《尚中索书真州东园予有愧焉作诗留别情见乎辞》:“请我书绰楔,擘窠当门前。”参见“ 擘窠大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