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普通留学生所能欣赏的二毛子旧诗。
• 北平人并不对这一块自感优越的地方投以艳羡眼光,只有二毛子准洋鬼子才直眉瞪眼的往里面钻。
• 凡家藏洋书、洋图皆号二毛子,捕得必杀之。
• 在多次御前会议上,他们当众羞辱光绪帝及主和大臣,溥俊甚至直斥光绪为二毛子。
• 有某京官,携眷逃出城,被团众发现,误当二毛子,拥至坛前,烧香焚表,才得获免。
• 他爹说,现在就去抓二毛子皇上,不能再等了,二毛子皇上压着咱大清国的风水,再不把他搬掉,咱大清国就完了。
• 他爹告诉他,现在八国的洋人已经打进北京,这都是因为那个二毛子皇上引进来的,老佛爷现在正怒气冲天,过不了多少天就会有个主意了。
【词语名称】: 二毛子
【词语拼音】: èr máo zǐ
【词语意思】: (1). 清 末称信天主教或为洋人办事的中国人。 清 陈天华 《警世钟》:“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杀投降那洋鬼子的二毛子。” 鲁迅 《坟·杂忆》:“先前则有异端、妖人、奸党、逆徒等类名目,现在就可用国贼、汉奸、二毛子、洋狗和洋奴。”(2).方言。两岁的羊。 清 西清 《黑龙江外记》卷八:“羊一岁谓之库尔布子,二岁谓之二毛子。”(3).方言。女人的一种发型,发梢在耳垂以下肩膀以上。 王润滋 《内当家》一:“她实在是个挺有能耐的女人。大片脚,二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