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拱门雕花精致,却爬了些苔衣。院中所种皆是长绿植物,从松柏梅到我不怎么认得的藤蔓矮灌木。
• 长廊外侧栏杆都已褪了漆红,斑驳还长了苔衣,似已溶入庭园林木之中。
• 四季不断的更替,春去秋来,冬过夏至,池塘里的水都干涸了,清楚可见那池底的苔衣,泛黄,干裂。
• 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深厚的岩骨一样了。
• 总算她此时身上的穿的碧苔衣乃是一件难得的异宝,不用主人动念便自动化作一幢青色光云将那根龙头木杖托住。
• 那涓涓细流以无比低调的姿态在兀立的山石脚下宛转流淌,比溪边最低垂的红叶、黄花还要低,丝丝缕缕,无声地汇聚在苔衣班驳的寂寞沟壑里。
• 她拉着徐东到洞口那儿,指着洞壁上的一段铭文给徐东看,这段铭文被斑驳的苔衣遮盖,这字迹要仔细辨认才读得出来。
• 墙阶之上,遍铺苔衣,不露一罅缝痕,盖绝人迹者久矣。
• 榆荚争春春暗归,绿阴满径染苔衣。
• 柳线拖来形袅袅,苔衣晒就色苍苍。
• 关情处,摩挲钓石,莫遣上苔衣。
【词语名称】: 苔衣
【词语拼音】: tái yī
【词语意思】: 泛指苔藓。 南朝 宋 谢灵运 《岭表赋》:“萝蔓絶攀,苔衣流滑。” 南朝 梁元帝 《和鲍常侍龙川馆》:“苔衣随溜转,梅气入风香。” 唐 钱起 《避暑纳凉》诗:“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 宋 林逋 《翠微亭》诗:“秋阶响松子,雨壁上苔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陟厘》:“苔衣之类有五:在水曰陟釐,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游,在墙曰垣衣,在地曰地衣。其蒙翠而长数寸者亦有五:在石曰乌韭,在屋曰瓦松,在墙曰土马鬃,在山曰卷栢,在水曰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