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永《望海潮》词咏杭州为“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说杭州“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富丽无比。
• 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
• 换言之,明代文氏家族初期的文采风流以及三吴地区之人脉,盖皆出于斯。
• 清顺治三年,他在吴江大败清军,被清廷列为务必斩除的“三吴名士之首”。
• 自帝即位以来,内外乖异,石头以南皆为荆、江所据,以西皆豫州所专,京口及江北皆刘牢之及广陵相同雅之所制,朝廷所行,惟三吴而已。
• 乃使三吴,访书画奇巧,留杭累月,京与之游,不舍昼夜,凡所画屏障扇带之属,贯日以达禁中,且附言语论奏于帝所,由是属意用京。
• 大年初三,吴美景深入到武穴市花桥镇,走园区,访老板,给在花桥镇东工业园创业的吕志峰、陈明智等拜年,与他们促膝谈心,共话发展。
• 但是他毕竟是诗人毛泽东,云横九派的不断纷争和浪下三吴的无限江山不断让他有乘黄鹤而去、羽化登仙的遐想。
• 常州,倩三吴之重邑,镶八邑之名都。
•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 昔求三吴一丞,虽属舛错,今闻南康缺守,愿得为之。
• 地卷三吴骏走风。
• 怅独客三吴,故人三楚。
• 由于这里是水巷的观景最佳处,三吴亭也受到中外游客喜爱。
• 三吴亭为一六角单檐亭,原址在解放前为火神庙,解放后已废,搭成为民居。
• 三吴亭的得名有两个原因,一是纪念胡厢使巷内一位前贤,叫丁从善,字宝之。
• 苏州平江区政府在这里建三吴亭,既是纪念巷中前贤,也是为居民建一休憩场所、为游客建一观景处。
• 三吴亭和平江路双桥与丁字形河、周边的粉墙黛瓦江南民居、胡厢使巷口紫藤棚,构成优美的苏州水巷景色,是苏州小巷的代表性景点。
• 自庆历以来,松江大筑挽路,建长桥以扼塞江路,故今三吴多水,欲凿挽路为千桥以迅江势。
• 自庆历以来,松江大筑挽路,建长桥以扼塞江路,故今三吴多水,欲凿挽路、为十桥,以迅江势。
【词语名称】: 三吴
【词语拼音】: sān wú
【词语意思】: (一)、地名。晋 指 吴兴、吴郡、会稽。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水》:“永建 中,阳羡 周嘉 上书,以县(会稽)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为 吴,以东为 会稽。汉高帝 十二年,一 吴 也,后分为三,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 其一焉。”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江 南地润无尘,人多精艺,三吴 之跡,八絶之名,逸少 右军,长康 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二)、地名。唐 指 吴兴、吴郡、丹阳。《通典·州郡十二》:“苏州,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丹阳 为 三吴。齐 因之。陈 置 吴州。隋 平 陈,改曰 苏州。煬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