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义役多被学界视为一大弊政,但它其实存在一个由利趋弊的过程。
• 摘要南宋义役多被学界视为一大弊政,但它其实存在一个由利趋弊的过程。
• 乙卯,令州县行义田、义役。
• 义役颁成制,巫风变昔年。
• 又建太平南仓及义役仓。
• 义役,宋代役法之一。
• 壬申,行义役法。
• 谔里居时,创义役法,编为一书,至是上之。
• 至郡,劝民义役。
• 邑之保五十有四,昔赏自为义役,未几从散约坏。
• 移泉州,罢白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
• 民病差役,舜臣劝纠诸乡,以税数低昂定役期久近为义役。
• 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甲乙轮第至二十年,民便之。
• 置义仓,创义役,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薪粟、衣纩、药饵、棺衾之类,靡谒不获。
• 力主义役之法,乡选善士,任以推排,入资买田助役,则勉有产之家,有感化者,出己田以倡,遂遍行一邑,上下便之。
【词语名称】: 义役
【词语拼音】: yì yì
【词语意思】: 宋 以后的一种徭役形式。《宋史·食货志上六》:“乾道 五年,处州 松阳县,倡为义役,众出田穀,助役户轮充。”《宋史·谢谔传》:“諤 里居时,创义役法,编为一书,至是上之,詔行其法於诸路,民以为便。”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义》:“近时州县众力共给役曰义役,皆与众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