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书分为译经、义解、习禅、明律、护法、感通、遗身、赞诵、兴福、杂科等十科。
• 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
• 神智从生,豁古今于亲目;谋猷克布,协治化以感通。
• 是假我之有,以感通寂然不动之无也。
• 据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昔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往安乐世界,白阿弥陀佛言:娑婆众生,愿生净土,无佛形像,愿求无由。
• 疥虫的另一个特点是夜行昼伏,疥虫活动时的机械刺激及其排泄物会引起皮肤剧痒,由于晚上疥虫的活动增加,夜间痒感通常更为强烈。
• 预感通常为第六感官,主要表现为:看见不应看见的东西,听到不应听到的声音,或者感觉什么事情一定会发生。
• 必积功累德,而后列名于仙籍,仙骨以生,真灵自尔感通,仙缘乃能凑合。
• 第二、上香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词语名称】: 感通
【词语拼音】: gǎn tōng
【词语意思】: 谓此有所感而通於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朱子语类》卷七二:“赵致道 问感通之理。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谢小娥 立志报仇,梦寐感通,歷年乃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宜有别择》:“如谓委屈将顺,先意承旨,即可感通殊俗……而外人且愈养而愈骄,其蹴踏凌侮,乃无所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