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出濡须,宁为前都督,衔枚出破敌,敌惊退。
• 乃命凌统带三千军出濡须口去哨探,遇曹兵,便与交战。
• 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遂逼攻之,权退走。
• 孙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曹军逼攻,孙权退走。
• 却说张辽闻孙权在濡须将欲兴兵进取,恐合淝兵少难以抵敌,急令薛悌星夜往汉中,报知曹操,求请救兵。
• 骆统受命领兵前去助濡须督朱恒。
• 钦因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
• 濡须水,上承巢湖水系来水。
• 于是留督濡须,拜平虏将军。
• 诸将曹公出濡须,从权御之。
• 而朱桓只有五千士兵守濡须。
• 曹仁随即率大军直扑濡须口。
• 曹操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拒月馀。
• 其余军兵拔寨都起,杀奔濡须坞来。
• 后来代替周泰成为濡须督。
• 曹公出濡须口,从权御之。
• 银河灵鹊夜渡影,月窟老兔时濡须。
• 杯酒先濡须,花香随入口。
• 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
• 濡须船破裂,流泪满江东。
【词语名称】: 濡须
【词语拼音】: rú xū
【词语意思】: (一)、水名。今称 运漕河。源出 安徽省 巢湖,东流至今 芜湖市 裕溪口 入 长江。古代当 江 淮 间交通要道,魏 晋 南北朝 时,这里是兵争要地。(二)、堡坞名。东汉 末年 孙权 于 濡须口 筑以备 曹操。《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建安 ﹞十八年正月,曹公 攻 濡须,权 与相拒月餘。”南朝 梁元帝《玄览赋》:“顾 濡须 之故巘,每当食而忘饭。”王闿运《哀江南赋》:“濡须 不守,夏口 空防。”参见“濡须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