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诏琅邪国及府史进位各有差。
• 弘微与琅邪王惠、王球并以简淡称。
• 参大司马琅邪王军事,豫州别驾从事史,大司马主簿,司徒左西曹属。
• 又任参大司马琅邪王军事、豫州别驾从事史、大司马主簿、司徒左西曹属。
• 三年,为北中郎将,镇琅邪城。
• 以琅邪王师何澄为尚书左仆射。
• 又讽帝以禅位告庙,出居永安宫,移晋神主于琅邪庙。
• 帝指东晋元帝司马睿,原为琅邪王。
• 集解史记,所举三十六郡中有齐郡与琅邪郡。
• 秋八月,刘裕及琅邪王德文帅众伐姚泓。
• 青年时曾入琅邪界游学,崇尚郑学。
• 遂亲至琅邪城,登山临水,命群臣赋诗以送别。
• 丁卯,行幸琅邪郡,囚系悉原遣。
• 东海王奕,戚属亲近,宜奉本统,其以奕为琅邪王。
• 西汉末齐郡为琅邪人张步所据。
• 秦王在齐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 乘舆反正,帝与琅邪王幸道规舟。
• 颇好文义,唯与琅邪颜延之相善。
• 父和,为琅邪国上军将军。
• 平,高祖镇朱方,棱监义兴、琅邪二郡。
【词语名称】: 琅邪
【词语拼音】: láng yá
【词语意思】: (一)、亦作“琅琊”。亦作“瑯琊”。(一)、山名。在今 山东省 诸城县 东南海滨。《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 转附 朝儛,遵海而南,放於 琅邪。”《史记·秦始皇本纪》:“南登 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二)、山名。在今 安徽省 滁州市 西南。西晋 伐 吴,琅邪王 司马伷 曾率兵驻此,因名。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环 滁 皆山也,其西南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 也。”清 黄景仁《晓过滁州》诗:“最高知 瑯琊,翠色披满襟。”(三)、指 秦始皇 时于 琅玡山 上所建之 琅邪台。《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东陼鉅海,南有 琅邪。”郭璞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