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郎即以此锁链锁孽龙,系之于伏龙观石柱下水深潭中,后遂无水患。
• 秦李冰守蜀,在岷江伏龙观斗水害之兽犀牛,犀牛战败,顺江而下逃到此地,故名犀浦。
• 一,伏龙观南岸,察系旧日考武童箭道,因乾隆间人字堤开口,此处被水冲刷,箭道遂移东郊。
• 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 如工行四川省分行的成套练功券,印有蜀都大厦、望江楼、宝顶、伏龙观、少陵草堂、万年寿等四州名胜。
•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 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孽龙,将其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后人依此立祠祭祀;北宋初改名伏龙观,始以道士掌管香火。
• 地震遗址保护工作得到加强,都江堰伏龙观完成修复,启动理县桃坪羌寨、马尔康直波碉楼等文物抢救保护工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快建设。
• 方中的灶心土也叫伏龙肝,功能温阳健脾,配合黄芪、白术具有补中益气、增强脾胃功能的作用。
• 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 伏龙山峥嵘突兀,孤标一方,确是形胜之地。
•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 伏龙山上松柏成林,蔽日遮天。
• 对联有:扶汉室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踔云霄。
• 新的三苏乡政府驻伏龙场。
• 这时吴老疙瘩风尘仆仆赶回来,说鬼子都集中在受降地,伏龙泉方向可以突围。
• 春雷一震海帖伏,龙变海鱼安海族。
• 先行潜入南通的伏龙师长不幸被捕,遭袁军杀害。
【词语名称】: 伏龙
【词语拼音】: fú lóng
【词语意思】: (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六:“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参见“ 伏龙凤雏 ”。(2).指灶神。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伏龙肝》:“伏龙在,不可移作。所谓伏龙者,灶之神也。”(3).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月之中,有月忌、龙禁、杨公忌……咸池、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