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 一者妄言,谓口是心非,欺诳不实;二者绮语,花言巧语,伤风败俗;三者恶口,辱骂毁谤,恶语伤人;四者两舌,向此说彼,挑拨是非。
• 不善之行谓之恶业,身业有三——杀业、偷盗、淫邪;口业有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业有三——贪婪、嗔怒、邪见。
• 分别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四业主。
• 由三毒所生的差别罪恶,便有三种心理的罪过,即贪、嗔、痴;四种口舌的罪过,即妄语、恶口、两舌、绮语;以及三种身体的罪过,即杀、盗、淫。
• 便有斗诤言语上下欺侵若干两舌多非。
• 若两舌语坏贤圣僧,是两舌中重。
• 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
• 这些词语虽然不是取诸佛经,但其思想精神则符合戒律中的戒酒、戒淫、戒嗔、毋妄语、毋两舌等戒条。
• 不如此界诸女等心多嫉妒两舌恶口。
• 忏悔弟子两舌恶骂,饮酒猖狂,评论四辈之罪。
• 所谓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之过。
• 不妄言绮语恶口骂詈两舌。
• 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 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 口业里有妄语、绮语、两舌、恶口。
• 不两舌恶口,妄言及绮语。
• 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 二口恶说谓口出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等。
• 身自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词语名称】: 两舌
【词语拼音】: liǎng shé
【词语意思】: (1).言语反复,前后不一。 汉 焦赣 《易林·坤之夬》:“一簧两舌,妄言谬语。”原注:“一簧者,即《诗》所谓‘巧言如簧’;两舌,言不一也。”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子罕》:“‘是道也,何足以臧?’叫他去想,不是説竟‘不臧’也。竟説‘不臧’便是两舌。”(2).毁誉,两种评价不一。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自古有盛名之士,一为宰相,遂失令闻者,此何以故?曰,或以廉秽判若两人,或以恩怨横遭两舌故也。”(3).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赵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不犯十恶:1杀、2盗、3淫、4妄语、5两舌,即挑拨离间……即是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