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赖股肱御侮之助,残丑消荡,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迩洽同;远览复子明辟之义,近慕先姑归授之法,阎皇后被迁离宫,本非自愿,诏文中曲为转圜。
• 今海内未定,须得长君,待四方乂安,复子明辟。
• 末代已来,明辟盖寡,靡不矜黄屋之尊,虑白驹之过,并多拘忌,有慕遐年。
• 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必三刺。
• ◆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必三刺。
• 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
• 明辟思服,择贤作俪,隆代所先。
• 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
• 春秋既盛,宜复子明辟。
• 朕当率前志,敬逊别宫,远惟复子明辟之义,以自绥养。
• 受遗辅政,屡遇废置,故齐王不明,不获思庸于亳;高贵冲人,不得复子明辟也。
• 尽管普罗富莫以私人声明辟谣,但报章有关基勒的故事和报道却仍不绝于耳,而时任首相的麦美伦也开始感觉到自己责无旁贷。
【词语名称】: 明辟
【词语拼音】: míng pì
【词语意思】: (1).明君。《书·洛诰》:“朕復子明辟。” 蔡沉 集传:“明辟者,明君之谓。”《北史·隋越王侗传》:“今海内未定,须得长君,待四方乂安,復子明辟。” 清 洪昇 《长生殿·收京》:“就军前瞻天仰圣,共尊明辟。”(2).谓还政于君。《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论》:“ 邓后 称制终身,号令自出,术谢前政之良,身闕明辟之义。”《后汉书·杜根栾巴等传赞》:“ 邓 ( 邓太后 )不明辟, 梁 ( 梁太后 )不损陵。慊慊 欒 杜 ,讽辞以兴。”明法,严明法律。《孔子家语·刑政》:“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