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算科及第,便取得做官的资格,叙任的品阶是从九品下。
• 未入流之冠服制如文职九品官。
• 盖此念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
• 土官的袭替,依例需经批准,九品以上虽在万里外也应赴京受职。
• 校尉五人,从六品上;旅帅,从七品下;队正,从八品下,队副,从九品下。
• 参军事一人,正九品上;校尉五人,旅帅十人,队正二十人,副队正二十人。
• 降至九品免粮六石,人丁六丁。
• 其品从正六品至从九品,建节尉为正六品。
• 司徒王浑表馥理识清正,兼有才干,主定九品,检括精详。
• 北齐幢主为从九品。
• 琴颈和面板上设竹制音品,木制缚弦,张以丝弦,四弦九品。
• 至魏陈群设九品中正,以选择州郡人物,奸弊遂滋。
• 帝敕天曹,明检丹籍,九品之内,四果仙人,运应数合,谪降下生。
• 九品中正制从内容上说主要有三条。
• 诏直寝纪业持节募新免牧户,有投名效力者授九品官。
•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每年到头来还有余粮。
• 六至九品官用敕牒。
• 元代封赠文书有宣明和敕牒之分,一至五品官用宣命,六至九品官用敕牒。
• 元代封赠官员有宣命和敕牒两种,封赠一至五品官用宣命,以白色纸缮写;封赠六至九品官用敕牒,以赤色纸缮写。
• 好,就是画学谕,也是正九品。
【词语名称】: 九品
【词语拼音】: jiǔ pǐn
【词语意思】: 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北魏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分上、下阶,共三十等。唐、宋时文职同北魏,武职三品起分上、下阶。隋、元、明、清时文武均同,留正、从品,无上、下阶,共十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