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虽曲而通诸夏则由诸,川虽曲而通诸海则由诸。
•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孔子
• 闻文、武受命,伐不义以安诸侯大夫,未闻弊诸夏以役夷、狄也。
• 中华文明的起源过去被认为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有内诸夏而外夷狄的观念,然而随著考古的新发现,中华文明的起源再不独以中原为核心。
• 言行寻孔子之道者,则为诸夏所纳,索隐行怪者,则为中原不齿。
• 海内云扰,诸夏灭微。
• 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 周天子、诸夏和群蛮都莫之何。
• 伯考景王,履道宣猷,缉熙诸夏。
• 诸夏:泛指汉朝统治区域内的人。
• 一样与诸夏各国进行过对抗。
• 因水土,谓记诸夏之事,山川之异。
• 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
• 千万汉骨陈荒野,一时夷狄遍诸夏。
• 公才掩诸夏,文体变当时。
• 云连太白开诸夏,日绕重圆宅大雄。
• 推诚抚诸夏,与物长为春。
• 会同诸夏咽喉处,名利烟波炫晚霞。
• 是以三十年间,诸夏奠安,外蕃宾服。
• 诸夏:古时指属于汉民族的各诸侯国。
【词语名称】: 诸夏
【词语拼音】: zhū xià
【词语意思】: (一)、周 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暱,不可弃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观德》:“灭国十五有餘,独先诸夏,鲁 晋 俱诸夏也。”(二)、指 中国。明 王鏊《震泽长语·音韵》:“瞿曇 之书,能入诸夏,而 宣尼 之书,不能至 跋提河 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郭沫若《归去来·由日本回来了》:“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