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二府三司制的中枢机构体制取代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分散和转移了宰相的权力。
• 敕有司移箕山、公路二府于仓内,仍令筑城以备不虞。
• 宋代二府三司制的中枢机构体制取代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 五月,蠲免真定等四十二府受灾州县田租。
• 自是寄禄官三丞除二府者,迁员外郎,自直柔始,遂为例。
• 元性简厚,不治声名,非庆吊未尝过谒二府。
• 六年命兼理湖州、嘉兴二府税粮。
• 其后立朝至位二府,皆与秦桧同时。
• 但其族人,那里皆能象宁荣二府的富势,原不用细说。
• 赈济荆州、襄阳二府、沔阳、安阳二十受灾之民及递运驿夫钞十六万九千四百余锭。
• 辽在黄龙、兴中二府设有府学。
• 宣和初,迁尚书,帝许以二府。
• 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
• 二府,各取一字,乃为安徽。
• 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事中。
• 历位二府,十馀年无异政绩。
• 八年,天津、河间二府大旱。
• 址设西安北大街二府街街口南侧。
• 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
• 绍兴二府死罪以下囚,释杖以下。
【词语名称】: 二府
【词语拼音】: èr fǔ
【词语意思】: (一)、汉 代称丞相与御史。《汉书·刘向传》:“今二府奏佞讇不当在位。”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二府,丞相、御史也。”《后汉书·何敞传》:“二府闻 敞 行,皆遣主者随之。”章炳麟《秦政记》:“武帝 以降,国之辅拂,不任二府。”(二)、宋 代称中书省和枢密院。《宋史·职官志二》:“宋 初,循 唐 五代 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宋 王安石《父制诰》:“践更二府,执国机要。”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炎 维扬 南渡时,虽甚苍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 黄 相者。”(三)、明、清 两代同知(知府的副职)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