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李皋为荆南节度使,表奏王锷为江陵少尹、兼御史中丞,想将王锷列为副使。
• 累迁权应天府少尹,除秘书郎。
• 拜大名府少尹,穷治强豪,四境帖然。
• 府少尹兼山东东路兵马副总管。
• 家贫不乐清近,求为京兆少尹。
• 甲寅,医官张志忠为太原少尹。
• 因出为登州刺史、太原少尹。
• 大定初,除大兴少尹,丁母忧。
• 正三品资治尹,从三品资治少尹。
• 送杨少尹序,韩愈赠序一篇。
• 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
• 其下还有少尹、司录参军事等官。
• 迁少尹,厉饶、苏二州刺史。
• 累迁至京兆少尹,转给事中。
• 另设同知及少尹各一人,协助府尹。
• 迁监察御史,历给事中,河南少尹。
• 由是出为登州刺史,改太原少尹。
• 德宗以为重,改河南少尹。
• 改大兴少尹,督诸陵工役。
• 大观中,为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
【词语名称】: 少尹
【词语拼音】: shǎo yǐn
【词语意思】: (一)、官名 唐 初诸郡皆置司马,开元 元年改为少尹,是府州的副职。唐 杜甫 有《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诗。至 宋,名存实亡。后为州县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巡检之类的别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 黎鸿甫 ﹞是 福建 的一个巡检,署过两回事……这位 黎鸿甫 少尹明知不得了,他便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带了一妻两妾三个儿子,逃了出来。”(二)、官名。指少詹事。《新唐书·百官志四上》“詹事府”原注:“隋 废詹事府。武德 初復置。龙朔 二年曰端尹府,詹事曰端尹,少詹事曰少尹。武后 兴宅 元年改曰宫尹府,詹事曰宫尹,少詹事曰少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