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且规定兵符出于枢密,且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 枢密院为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掌军权及军令,三衙,即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为中央最高指挥机关,分别统领禁军和厢军。
• 率臣为禁军出征或镇戍是临时委任的将帅,统领地分属三衙的禁军,事毕皆撤销。
• 还记得历史上在顺治十五年的三月初七,发生宦官与官员贿络勾结的案件,吴良辅牵涉其中,按十三衙门铁牌敕谕应即行凌迟处死。
• 南宋驻守边境的,经过靖康之变后,就不再归三衙禁军统领,而是由新编军制,屯驻大军驻守。
• 通过对宋初三朝三衙将帅的出身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大都与皇帝有特殊关系。
• 顺治时清世祖还宠用宦官,设立十三衙门,汉经厂等依然存在,内府刻书当仍由宦官掌管。
• 文虎以三衙长闻难怯战,仅从薄罚,犹子天顺守节不屈,犹或可以少赎其愆。
• 北宋三衙除授制度简论
• 北宋三衙管军素质状况的动态考察
• 命内十三衙门立铁牌,严禁内监干政。
• 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
• 调三衙卒修筑都城,不扰而办。
• 局生分科专管三衙诸军班直病患。
• 二月,罢十三衙门,复设内务府。
• 冬十月丙午,内教三衙诸军。
• 每择其良赴三衙,余以付江上诸军。
• 行年六十未为老,三衙致位官非卑。
• 事闻,诏令三衙、江上诸军仿行之。
• 军队的主力为屯驻大兵和三衙诸军。
【词语名称】: 三衙
【词语拼音】: sān yá
【词语意思】: (一)、宋代以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掌领禁军,谓之“三衙”。(二)、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