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长沙结束的全国首届“楹联文化与楹联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展出了一幅特殊对联,上联是英文而下联是中文。
• 梁章钜撰写的《楹联丛话》是我国古代美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理论意义和价值的联话著作。
• 楹联文化:黄龙溪楹联众多,古镇内已经形成家家有楹联.户户存楹联的格局。
• 这些楹联有着固定的位置,每年春节,劳氏族人都会将楹联用红纸重新书写,并贴于旧楹联的旁边。
• 这副对联最早被中国楹联协会常务理事陈锡波发现并整理加工。
• 东有清代建的“酌泉亭”一座,亭为石作,内外镌满楹联和诗文。
• 据悉,博览会秘书处已于日前发出征集公告。在往届博览会主题口号的基础上,再征集博览会新主题口号、诗词楹联等作品。
• “切”是楹联内容上的要求,即楹联内容与题目或者题咏对象切合。
•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香港诗书联学会秘书、甲子书学会会员。
• 厅堂前,挂着两个红红的灯笼,堂内一盏昏黄的灯火,里面极的陈设古朴精美,楹联、诗词寓意深刻而语重心长。
• 我们驱车来到水之韵,和楹联灯谜协会的文人们一起晚餐。
• 品味着这幅楹联,在我的感觉里,就仿佛在品味着一种勇气,更仿佛在聆听一种对五千年文明脉络梳理和传承的承诺。
• 院墙顶部的琉璃瓦上覆盖着厚厚的苍苔,古老的庙门锈迹斑斑,两侧门框上原有的楹联早已被流淌的岁月所掩埋,连模糊的印迹都不曾留下。
• 榆次老城明清街商铺众多,楹联无数,妙语连珠,良多趣味。
• 楹联文化是榆次老城的一大特色,也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常让我驻足流连,品尝再三。
• 那些让识字的人一看就领会,不识字的人一听就明白的通俗楹联,更是别具一格,艺术独特,妙趣横生,耐人寻味,颇值得学习和借鉴。
• 楹联内容广博,深入浅出,即景着墨,雅俗共赏,而且书艺精湛,正草隶篆,各有千秋。
• 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 那些极为庄重典雅的场合,如名胜古迹、祠墓碑林,如书院会馆、官厅衙署,都书挂楹联。
• 许多石刻、砖刻、楹联等也反映了居民求吉避邪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