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物也者,至于所应止之所也。
• 讲述作者格物致知的思考。
• 由于程朱理学过分强调格物致知和穷理,使封建伦理纲常的内容显得繁杂支离。
• 分别为致公部、致新部、明德部、明仁部、博闻部、博济部,振翮部,格物部,采风部和博雅部。
• 』『物格知至,知本也;诚意正心修身,立本也;本末一贯,是故爱人治人礼人也,格物也。
• 心学四诀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具体内容包括: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劫,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其格物论认为格物,知本也;立本,安身也。
• 所以在格物论中就有一个玄之又玄的说法:云∶鹿千年者色苍,又五百者色白,再五百年者色玄,玄之又玄,仙化登乎天矣。
• 他认为治经者,格物穷理之大端也。
• 另一理学家刘因,则反对心学,提倡格物穷理之学。
• 这个道德认识论的工夫,也就是格物穷理的工夫,它是道德修养的认识论前提。
• 人巧合天工,下笔成珍;因文见道,格物穷理,传意有书,见形有画,造化不能藏其密。
• 北宋诸儒以周敦颐、张横渠、程颢、程颐为大宗,上承儒家经典,讲仁与心性,又讲格物穷理。
• 藏金阁门人,本是大荒江湖一脉,只因厌倦江湖的杀戮与纷争,转而精研经世济民、格物穷理之学。
• 所谓格物穷理就是要真正明白道理,是悟性在某个问题的具体思考,而不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假明白。
• 本书包括:为学大要;格物穷理;存养;制度;处事之方;教学之道;改过及人心疵病;异端之学等内容。
• 例如格物致知、有无相生等朴素精辟的思想,仍是我们今天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社会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 格物致知讲究的就是科学精神。
• 可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物我两忘,宠辱不惊。
• 可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物我两忘,荣辱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