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根据多年经验,知道一个县官无法长期和成百成千以拖拉方式拒不纳粮的户主抗衡。
• 至于耗羡归公,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臣以为应该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不可千篇一律。
• 尤其令人不忍的,灾荒如此,粮课依然,县衙门捉人逼拶,饿著肚纳粮,卖了田纳粮,让人联想到杜甫笔下穷凶极恶的“石壕吏”。
• “迎闯王,不纳粮”这一口号,说明李自成是膏泽斯民的。
• 我做你们的国王与狄王做你们的国王其间的差异不大,都是一样的缴税、纳粮。
• 若有能杀他的,王必赏赐他大财,将自己的女儿给他为妻,并在以色列人中免他父家纳粮当差。
• 你们纳粮、也为这个缘故因他们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这事。
• 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上税当惧怕的、惧怕他当恭敬的、恭敬他。
• 现在奏知大王:如果这城建成,墙垣筑好,他们就不再缴税、进贡和纳粮,王的国库收入必定受损。
• 又于民间设义仓,人民捐纳粮食以防凶年。
• 并说田文镜在河南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过于操切,弄得当地士绅惶惶不可终日,许多河南籍的京官暗中串通着要倒田。
• 疏言:广东民纳粮多用老户,臣令改立的名,杜诡寄、飞洒诸弊,民以为便。
• 粮囤:可容纳粮食的建筑。
• 黄册编定之后,发给各户一纸帖文,按四柱式写明该户所纳粮签数额,据此纳粮当差。
• 十四年,携眷西行,道经武陵,绌于费不能行,遂卜居侯家港,垦殖纳粮承差,是为落籍武陵之始祖。
• 又各处功臣之家,户有田土,除合纳粮草夫役,其余粮长、里长、水马驿夫尽免。
• 关系,抑或以下降纳粮数,以保持盐粮交易比价的平衡。
• 江西民纳粮,出赀俾吏输省城,谓之脚价,寻以违例追入官,承勋疏请罢追,部议不可,上特允其请。
• 当时为解决沿边军需困难,令商人向边郡输纳粮草,按地理远近折价,发给交引作为凭券到解池和东南取盐贩卖。
• 还要我,十八省,完纳粮铜;养给他,五百万,踊跃输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