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戍分上中下三等。
• 缘边镇戍,充实者寡,边民流散,多未附业。
• 子馥受使检覆,因辨山谷要害宜立镇戍之所。
• 时萧衍遣兵侵轶徐兖,缘边镇戍,相继陷没。
• 镇戍于各地的色目军变多被列入蒙古军编制。
• 镇戍军中置,位在参将之下,率游兵往来防御。
• 所以,伊利汗国可以说是由宗王镇戍演变而来的。
• 分诸氐、羌为二十部护军,各为镇戍,不置郡县。
• 二年,率众筑平陇、卫壁、统戎等镇戍十有三所。
• 但使镇戍连接,烽候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
• 北魏统一华北后,军队分为中军、镇戍兵和州郡兵。
• 如北魏的兵户制和镇戍兵制,西魏、北周的府兵制。
• 军队依承担任务的不同,区分为宿卫和镇戍两大系统。
• 白早生之反也,梁遣来援,因此缘淮镇戍,相继降没。
• 六镇民变后,北朝的镇戍专管军事,不再具政区性质。
• 勒又遣精骑万人距逖,复为逖所破,勒镇戍归附者甚多。
• 清朝绿营系沿袭明朝,分省建置,其主要任务是镇戍地方。
• 今自沧之秦,绵亘数千里,无山河之阻,独恃州县镇戍尔。
• 地方的镇戍兵、州郡兵仍然存在,它们都不属于府兵系统。
• 北魏统治扩大到中原以后,军队分为中兵、镇戍兵和州郡兵。
【词语名称】: 镇戍
【词语拼音】: zhèn shù
【词语意思】: (一)、镇守,戍守。《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夫 夏口,贼之衝要,宜选名将以镇戍之。”唐 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往年镇戍到 蘄州,楚 山萧萧笛竹秋。”《元典章·兵部一·逃亡》:“窝主隣佑人等不以镇戍军情为重,隐留在家宿食,不行出首。”(二)、指驻防军的营垒、城堡。《北齐书·元景安传》:“时初筑长城,镇戍未立,突厥 强盛,虑或侵边。仍詔 景安 与诸军缘塞以备守。”宋 吴淑《江淮异人录·司马郊》:“修默 避之,先往,至一镇戍,方息於逆旅,郊 续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