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知畏法,而无礼义;于是中圣乃设辟雍庠序之教,以正上下之仪,明父子之礼,君臣之义,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弃贪鄙之心,兴清洁之行。
• 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昔刘向有言:王者宜兴辟雍,陈礼乐,以风化天下。
• 光武帝年间修太庙,建社稷,修南宫殿,筑城墙和城门,建明堂、灵台和辟雍。
• 嗣复援照古制,就辟雍养老,创设三老五更;三老知天地人三事,五更知五行更代,并不是有三人五人。
• 公卿诸侯、大夫于辟雍行大射礼时所服。
• 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
• 其冬,行辟雍礼,引赐为三老。
• 这件白瓷辟雍砚,就很有代表性。
• 辟雍,太学,环之以水,形似璧。
• 辟雍砚到宋代以后就少见了。
• 〖璧堂〗辟雍与明堂的并称。
• 辟雍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
• 辟雍,相传即西周的太学。
• 城南建有明堂、辟雍、灵台、太学。
• 於论鼓钟⒀,於乐辟雍⒁。
• 盖有意乎辟雍学校之事。
• 辟雍遗址,平面外圆内方。
• 辟雍:古代的大学,又为祭祀之所。
• 明堂辟雍遗址留有两层方形夯土台。
• 此国学之小学,即辟雍也。
【词语名称】: 辟雍
【词语拼音】: bì yōng
【词语意思】: 亦作“辟雝”。辟,通“璧”。本为 西周 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东汉 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 北宋 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汉 班固《白虎通·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又逕明堂北,汉光武 中元 元年立,寻其基构,上圆下方,九室重隅十二堂,蔡邕《月令章句》同之,故引水于其下,为辟雝也。”元 方行《送贾彦临训导霍邱》诗:“承恩自合归 宣室,论道安能老辟雍?”清 钱泳《履园丛话·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