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此,对科道官的选用十分严格。
• 还建置各院监寺科道,委派官吏。
• 于是京察和互纠罢黜科道十三人。
• 师定江南,九卿科道议南京设官。
• 特放科道,疏流民,纠保举。
• 著九卿翰詹科道,秉公定拟具奏。
• 因高拱挟私憾考科道,上疏请止。
• 河南官科道者,交章论其事。
• 寻考察科道,拱请与都察院同事。
• 明年,京察拾遗,南京科道论及化。
• 如部臣耳目有限,科道臣皆得执奏。
• 科道合一使清代监察权进一步集中。
• 阁部科道诸臣,相互攻讦,形成朋党。
• 琚科道急忙叩拜谢恩。
• 岑人经可算是边缘学科道路上幸运儿。
• 命翰林、科道官入值。
• 六科给事中与各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
• 道中一勘即明,科道敬服,连章荐举。
• 明崇祯初,朝中科道部郎,交荐起复官。
• 八月试汉科道官于保和殿,不称职者罢。
【词语名称】: 科道
【词语拼音】: kē dào
【词语意思】: (一)、指科道官。明 张居正《请宥言官以彰圣德疏》:“窃以为科道乃朝廷耳目之官。”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乾隆 二年,上以翰林班在科道前,科道掛珠而翰林独否,不足以肃朝仪。”(二)、指科道两衙门。明 周暉《金陵琐事·雅谑》:“科道缺官,文选郎中请於 张江陵。”《明史·职官志三》:“大约舍人有两途,由进士部选者,得迁科道部属……不由科甲者,初授班序,及试中书舍人,不得迁科道部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