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史研究者一般都视句句韵变隔句韵为中古七言体式转型的标志,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七古在杂言诗催化之下由句句韵变为隔句韵的背景和原因。
• 而我们现在杂言诗篇中凡以九言居多者,应当也划入九古的范畴。
•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
• 此外,又有每句字数不一的杂言诗。
• 杂言诗中已有五言句式。
• 杂言诗一般不别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
• 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
• 杂言诗句式,字数不一,有整有散,灵活多变。
• 如果从杂言诗的根本精神的角度入手,或许能取得实效。
• 每章六句,首句三字,次句五字,馀皆四字,为杂言诗。
• 凡是以情致或气势胜的诗人,对于杂言诗都有极大的偏爱。
• 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如同万芳园中的百花,竞相斗艳。
• 特别是七言诗和杂言诗的创作,到了鲍照笔下才更臻于成熟。
• 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首先就给人一种奔放排的感觉。
• 这是一篇杂言诗,其中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类句式。
• 我国传统诗歌的模式,有四行诗体绝句,八行律诗,另外还有杂言诗体。
• 在历来歌咏李白的诗篇中,徐积的这首杂言诗,是具有独特思致的好诗。
• 谢庄还有一些杂言诗,其中某些句子,已经透露了唐人七言歌行的风味。
• 可以说,词是在吸收了近体诗的声律规则以及杂言诗的长短句式基础上形成的。
• 它综合了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楚辞等形式,句法错落有致,灵活多变,在南朝文人诗中,显得别具一格。
【词语名称】: 杂言诗
【词语拼音】: zá yán shī
【词语意思】: 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每句字数不等,长短句间杂,无一定标准,用韵也较自由。后人多有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