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切断袁绍的运粮之道,袁绍的军队便不攻自破了。
• 袁绍身旁则自有三五朝堂新秀畅所欲言,雄心壮志溢于言表。
• 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
• 这个时候,袁绍才发现是上当了,中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然后却派刘备和文丑转过来拦截曹操。
• 郭嘉却力排众议说道:“袁绍现在注意力都放在了冀州,正在和公孙瓒拼的死去活来,不会在意许都的。”
• 东汉末为河北军阀袁绍所据,为冀州州治,成为华北平原的政治中心。
• 有一次,孙策去袁绍那里串门,两人正聊天,忽然刘备来了,孙策站起来就走。
• 东汉末年,奸臣董卓擅权作乱,天下豪强在袁绍、袁术率领下合兵讨伐董卓,洛阳城一片混乱,董卓见大势已去,便弃城逃往长安。
• 对能以几万兵力,歼灭袁绍几十万之众的曹操,青年们各怀羡慕、仰望之心。
• 袁绍和他的堂弟虎贲中郎将袁术等人杀进皇宫,见宦官就杀。
• 伯符年轻,还不够气候,袁绍势大,但多半是来自于家族的庇佑。
• 就在孙权暗中调兵遣将之际,北方传来袁绍在官渡兵败的消息。
• 他扪心自问,自度一个小小的渤海已经容不下袁绍了。
• 不是坐山观虎斗,而是殃及池鱼啊。曹操消灭了袁术和刘备,不会和袁绍决战,而是来和我们争夺江东。
• 在军阀的混乱之中公孙瓒却长期控制了袁绍,致使袁纪不得南向渡河逐鹿中原。
• 如此,不仅可以防微杜渐,省得那袁隗和袁绍里应外合,也还可令那袁绍痛失亲人,在心情悲痛,失了分寸。
• 袁绍觉得等待别人送粮草,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 袁绍四世三公,雄踞河朔,名震天下,实力强盛,并且能折节下士。
• 袁绍凭借他四世三公的这样一个优势,一个家族的优势,结交了很多的人,做出一副折节下士、礼贤下士的样子,干什么呢?
• 袁绍得了传国玉玺却不上交朝廷,如今朝廷却分封其子婿,可谓皇恩浩荡,袁绍却不思悔改,残害忠良,今我在此,休叫尔等做了残害忠良之事。
【词语名称】: 袁绍
【词语拼音】: yuán shào
【词语意思】: 东汉末年军阀。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官僚家庭出身。初任司隶校尉。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谋诛宦官事泄被杀,他尽杀宦官。后董卓入京专朝政,他奔冀州(今河北中南部)称冀州牧,号召起兵讨董卓。后逐渐占有冀、青(今山东东北部)、幽(今河北北部)、并(今山西)等四州。公元200年,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北)被曹操打败,不久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