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夫乞休之后,诸位将军当以上报国家为重,锄奸诛恶为心;而且宸濠叛逆虽未大明,终久必为大患,那时总赖将军等竭力征讨,以定国家磐石之安。
• 赏善诛恶,诸侯朝事,谓之王。
• 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效法周武工那样,会师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
• 在他看来,法令只能诛恶,不能劝善。
• 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用尽平。
• 禅杖两头均可使用,古时的少林僧人多持之习武护身,诛恶去邪。
• 诛恶务尽,斩草除根,留恶人于世,必祸及妻孥⑻及众乡邻矣。
• 昔明王有绂冕以尊贤,有斧钺以诛恶,故其赏至重,而刑至深,而天下变。
• 孔子明得失,差贵贱,反王道之本,讥天王以致太平,刺恶讥微,不遗小大,善无细而不举,恶无细而不去,进善诛恶,绝诸本而已矣。
• 究其原委,大抵由于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因此,对于惩暴护民、伸张正义的清官与铲霸诛恶、扶危济困的侠客的憧憬和向往,成为民众的重要心态。
【词语名称】: 诛恶
【词语拼音】: zhū è
【词语意思】: 惩治作恶者。 汉 陆贾 《新语·无为》:“夫法令者,所以诛恶,非所以劝善。” 王通 《元经》“ 永康 七年” 唐 薛收 传:“曷谓称 晋 杀为文?曰: 伦 虽矫制,而 晋 有天下,当称 晋 杀之,明天下共诛恶也。” 清 朱之瑜 《中原阳九述略·灭虏之策》:“诛恶者法贵从宽,执笔者理宜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