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到海枯石烂,乌托邦的理想社会也不可能出现。
• 当今,托马斯·莫尔先生还被铭记为《乌托邦》的作者。
• 在当前的政治气候下,他关于平等的观点被认为是乌托邦。
• 他怀揣着一个实现世界繁荣的乌托邦之梦。
• 他的乌托邦不是空想的联邦,而是对那些已经存在的联邦事实上的改进。
• 他对大自然怀有一种极为纯粹的乌托邦式看法。
• 这种乌托邦式的梦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 她正用未来的乌托邦幻想来吸引群众。
• 没有任何一部反乌托邦设置给我们如此令人毛骨悚然的绝望感觉。
• 他似乎被卢作孚所描述的那个乌托邦吸引住了。
• 第二节分析“自由、生命,审美、乌托邦”等京派批评个性的现代文学史意义。
• 从民生主义到新民主主义,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发展过程展示了现代性、乌托邦与社会主义选择中的历史关系。
• 甚至许多苏联官员也真诚的相信,尽管共产主义有着诸多残酷之处,但他们实际上是在引导世界进入一个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 它们之间都有一种空洞性,但是这种空洞都带有一种高于现实的崇高性,这也是对中国建构社会主义乌托邦式社会的一种美好幻想。
• 为了构建一个乌托邦社会主义,就必须通过教育根除人类的这种本能动机。
• 虽然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有过乌托邦思想,但如果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这种乌托邦则具有以道德理想抑制现代性分裂的诉求。
• 最早的和最盛行的乌托邦社会主义者是圣一西门主义者。
• 另一方面,《乌托邦》比《太阳城》更能体现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原理和思想深度。
• 毛泽东社会主义目标模式中的乌托邦情结是导致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源头之一。
• 在冷战之后社会主义低潮之际,在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之时,乌托邦并未终结。
【词语名称】: 乌托邦
【词语拼音】: wū tuō bāng
【词语意思】: 英语音译词。“乌”是“没有”,“托邦”是“地方”,“乌托邦”就是“没有的地方”。是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托马斯·莫尔所写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一书的简称,也是此书中虚构的社会组织的名称。后来乌托邦成为“空想”的同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