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体文的艺术价值,是由它自身的艺术性来体现的,而其自身的艺术性又是由它“敷奏以言”的特征来决定的。
• 自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始于《舜典》。
• 欢友相解达,敷奏究平生。
• 朝廷以邦本兴隆之计,务使骈阗,府司以园圃价例之间恐伤贫下,备详敷奏,须议允俞。
• 顾义切对,扬时当敷奏。
• 克庄一生四立朝,敷奏剀切,有直声。
• 奸党徐敷奏李大纲等,设谋倾陷,实为祸魁,并乞敕下法司逮问正法,则骏骨市而千里争来,九鼎铸而妖魑屏迹。
• 一日,以敷奏明允,特赐黄金百两,不受。
• 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
• 他为政清简,棘棘不同,言论敷奏,力戒烦碎;参劾墨吏,外台肃然;受理钱法,钱法一清;改革则例,民沾实惠。
•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 等选侍东宫,对综机要,敷奏百揆。
• 后人遂以面对敷奏为对扬。
• 尚书李敷奏骏实史才,方申直笔,请留之。
• 敷奏朝端,百揆惟穆。
• 令弼典西部,与刘洁等分绾机要,敷奏百揆。
• 越明年按视营屯还,敷奏深合上意,复太尉,录前功也。
• 丘既讷于言词,敷奏多不称旨。
• 每于敷奏,未尝以颜色假借宦官。
• 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试以功。
【词语名称】: 敷奏
【词语拼音】: fū zòu
【词语意思】: 陈奏,向君上报告。《书·舜典》:“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孔 传:“敷,陈;奏,进也。”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式是敷奏,百揆时序。”《水浒后传》第二二回:“那六贼酿祸已深,得 陈东 敷奏,圣上俞允,勅批贵府,充军籍没,安置蛮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