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践阼以来,所信任者,延己、延鲁、岑、觉四人而已,皆阴狡弄权,壅蔽聪明,排斥忠良,引用群小,谏争者逐,窃议者刑,上下相蒙,道路以目。
• 为臣奉主,匡救危乱,若处不谏争,出不陪随,缓则耽宠争荣,急便逃窜,臣节安在?
• 朝廷莫不悚栗,争为严切,以避诛责;惟意独敢谏争,数封还诏书,臣下过失辄救解之。
• 庆之尽言谏争,遂被害。
• 及为三公,直言谏争。
• 登庸已见魁元策,忠谏争传济世才。
• 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 朝野大臣,群起谏争,但丝毫不能更改刘邦初意。
• 虞氏性情疏直,多次犯颜谏争,且性多不协俗,屡使孙权大怒,先后被谪到丹杨泾县和交州等地。
• 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 后侍御史治实,以桑迁通经术,知父谋反而不谏争,与反者身无异;侯史吴故三百石吏,首匿迁,不与庶人匿随从者等,吴不得赦。
• 敞公为官清廉,不畏横势,敢谏争。
• 又丁柔立者,德裕当国时,或荐其直清可任谏争官,不果用。
• 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 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 如当诛戮,天下杜口,塞谏争之源,非所以昭德示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