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炀帝征诸郡儒官集于东都,令国子秘书学士与之论难,颖达为最。
• 朝考得拔贡一等,及二等前数名者,拣选引见皇上,与考得进士那样,可被录用为京官、地方官或儒官。
• 便宜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
• 志备位儒官,若言不及礼,是志寇窃。
• 今虽有儒官,教养未备,非所以长育人才,纳之轨物也。
• 家世业儒,官至虞部员外郎。
• 明初惟两京乡试简派翰林官任主考,各省聘明经公正的儒官、儒士担任。
• 求言帝度容方朔,问道儒官用仲舒。
• 当得县令,以亲老乞改儒官。
• 秋七月,纲吉辟木下贞干为儒官。
• 起家为儒官,至顺初,为常州知事。
• 定信大愕,召儒官柴野邦彦咨询之。
• 终于儒官,足迹不出乡里。
• 吉宗在国时,擢为儒官。
• 子及孙,皆以学在儒官。
• 训导;推为儒官第一。
• 淑卿嫁丹湖儒官芮儒为妻,年九十余而卒。
• ※木下贞干为儒官。
• 例得知县,拜自显为儒官,受丽水县学训导。
• 崇祯初,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宪,授世儒官。
【词语名称】: 儒官
【词语拼音】: rú guān
【词语意思】: 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汉书·翼奉传》:“ 奉 以中郎为博士、諫大夫,年老以寿终。子及孙皆以学在儒官。”《宋书·武帝纪下》:“便宜博延胄子,陶奬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於是总太学儒官三十有六人,列燕于祭酒之堂。” 清 周亮工 《梁溪成二鸿旧以孝廉训皖未能遽归也》诗:“儒官容易罢,秃笔不教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