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晦而归食。朝不及夕。以忧勤社稷。成王每朝。
• 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
• 宵旰忧勤,夙夜在公,怀兹念兹,缜密筹划。
• 圣祖对着群臣,愁眉苦脸,装出一副宵旰忧勤的样子。
•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情怡性;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 王者上承天地宗庙,下抚百姓四夷,夙夜忧勤,固不可自暇自逸。
• 慈禧后为了战务,宵旰忧勤,批览章奏,指示机宜,都是一个儿的心思才力,调排这样,调排那样。
• 令叔祖忠勇血性,素肯急人之急,况边防日警,宵旰忧勤,正臣子枕戈之日,即志士揽辔之秋。
• 布政条之纤悉,上副忧勤。
• 今天子忧勤惕厉,敬天恤民,田不加赋,户不抽丁,以列圣深厚之仁,讨暴虐无赖之贼,无论迟速,终归灭亡,不待智者而明矣。
• 文王忧勤损寿,不关月值空亡。
• 问安兰殿,极愉婉以承欢;敷化椒涂,佐忧勤而出治。
• 今陛下肇临皇极,初受鸿名,夙夜忧勤,以求致理。
• 意天作以遗公兮,慰平日之忧勤。
• 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 圣主忧勤先稼穑,予来应未有稽逋。
• 岂惜常忧勤,规模须广大。
• 神禹过门三不入,忧勤直抵洪水平。
• 旰宵忧勤为黎庶,披肝沥胆捧赤心。
• 圣主忧勤躬万务,英豪宁许山林住。
【词语名称】: 忧勤
【词语拼音】: yōu qín
【词语意思】: 亦作“忧懃”。多指帝王或朝廷为国事而忧虑勤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於忧勤,而终於佚乐者也。”《东观汉记·刘般传》:“建初 元年,拜为宗正,忧勤国事,夙夜不怠。”唐 白居易《贺雨》诗:“忧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宋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言:‘近岁士大夫以言为讳,閭阎愁苦於下,而上不知,明主忧懃於上,而下无所诉,此罪在羣臣。’”清 魏源《道中杂言》诗之三:“九重日忧勤,四海日疮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