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唐先世本为汉族,或为赵郡李氏徙居柏仁之‘破落户’,或为邻邑广阿庶姓之‘假冒牌’,既非华盛之宗门,故渐染胡俗,名不雅驯。
• 景云二年,始参用庶姓。
• 以刹利、婆罗门二姓为贵种,自馀皆为庶姓。
• 庶姓封王者百数,不复可纪。
• 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後之。
• 本姓即正姓,氏姓即庶姓也。
• 周时天子会见庶姓诸侯的一种礼节。
• 亿兆庶姓,怀保安绥。
• 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
• 自是拓跋降为庶姓。
• 就异姓中别之,则又以异姓之无亲者为庶姓。
• 对于普通平民出身的庶姓,态度当然更为严厉。
• 像这种庶姓贵族社会地位的上升,随后不断出现。
• 延实以太保犯祖讳,又以王爵非庶姓所宜,抗表固辞。
• 时丞相乙浑妻庶姓,而求公主之号,屡言于秀,秀默然。
• 十六年,例降庶姓王爵,封山阳郡开国公,食邑六百户。
• 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
• 臣历观庶姓在世,无党于朝,无援于时,植根之本轻也薄也。
• 宁可使自己的女儿嫁给门当户对的白疯,也不跟平民庶姓通婚。
• 十二月己亥,诸王及妃主庶姓位从公者,丧事听设凶门,余悉断。
【词语名称】: 庶姓
【词语拼音】: shù xìng
【词语意思】: 古代指与天子或诸侯国君异姓且无亲属关系者。《左传·隐公十一年》:“薛,庶姓也。”杜预 注:“庶姓,非 周 之同姓。”《诗·小雅·伐木》“籩豆有践,兄弟无远”唐 孔颖达 疏:“《礼》有同姓、异姓、庶姓。同姓,王之同宗,是父之党也;异姓,王舅之亲;庶姓,与王无亲者。”清 顾炎武《日知录·宗室》:“汉、唐 之际,皆以宗亲与庶姓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