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社柏长葛古社伯为长葛古代社稷坛柏。
• 在承天门之内,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
• 今北京中山公园清代社稷坛,仍保存完好。
• 明清时代的社稷坛。
• 社稷坛的正门位于东侧,南、西、北不设门。
• 至太康九年,改建宗庙,而社稷坛一庙俱徙。
• 元代于皇城之左建太庙,于皇城之右建社稷坛。
• 道深寺在福州市旧社稷坛侧,建年无考,久废。
• 清代沿袭明制,并对社稷坛进行了多次修缮。
• 因此,在我国各省各县都有大小不等的社稷坛。
• 至大二年,太常请修社稷坛,及浚太庙庭中井。
• 至县廨、三皇庙、社稷坛,日就圮毁,皆公鼎建。
• 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地方。
• 同年小寒也建立一个社稷坛,也因文革时期被破坏。
• 对其他如文庙、社稷坛等十多所庙宇,也捐资修葺。
• 御花园和中山公园社稷坛中的假山中,都有灵璧供石。
• 因为从社稷坛的位置看,它位于坛东南,而不在坛北。
• 村口的社稷坛,所谓开村立社,两者应是同时进行的。
• 右边一组戟门之内东西两侧屹立着社稷坛和风云雷坛,其后为大成之殿、谨德殿等。
• 夏至祭方泽坛;春祭先农坛、帝王庙;春分祭朝日坛;秋分祭夕月坛;秋丁祭国子监、文庙;春秋二祭,即祭太庙、祭社稷坛。
【词语名称】: 社稷坛
【词语拼音】: shè jì tán
【词语意思】: 明清帝王祭祀太社(土地神)、太稷(五谷神)的礼制建筑。北京社稷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在今中山公园内。为三层汉白玉石砌方台。台中央埋设“社主石”。台面按五行方位填筑色土:东为青色、南为红色、西为白色、北为黑色、中为黄色,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